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威斯尼斯人官网【品读河北】河北非遗——广宗柳编

2024-10-24 03:22:37 | 作者:威尼人斯app下载

  国务院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公布了四批国家级项目名录(前三批名录名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后,第四批名录名称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37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下简称“国家级项目”),按照申报地区或单位进行逐一统计,共计3145个子项,涉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3154个。国家级名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十大门类: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

  河北省内的国家非遗有民间文学5项,传统音乐23项,传统舞蹈10项,传统戏剧34项,曲艺8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22项,传统美术14项,传统技艺16项,传统医药3项,民俗13项。

  柳编是以柳树等木本植物枝条为主要原材料的一项传统编结手工艺。远古时代柳编已在中国出现,经过几千年的传承,这一技艺得到很大的改进,逐渐发展成熟。柳编常用原料有沙柳、白柳、杞柳、季柳等,桑条、荆条等也可用作编织的材料。柳条剥皮后表面光滑,色泽新润,既柔软又坚韧,以此编成的制品质量稳定,经久耐用。柳编技法十分丰富,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形制编法各不相同,与编织技法配套的还有劈条、上链、布套等辅助工艺和漂白、染色、着色、上油等装饰处理手段。柳编制品十分讲究造型、款式和纹理的美观,成品以箩筐、提篮、簸箕、斗盆、箱包、椅凳、几架等实用品居多,也有一些制作更加精细的陈设品。这些制品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富于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品,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喜爱。

  广宗柳编是流行于河北省广宗县一带的传统编结手工艺,它起源于清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广宗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土地沙碱参半,为防沙抗盐碱,当地村庄周围多栽种柳棵子,这为柳编业的发展打下了物质基础。广宗柳编制品以篮子、簸箩、八斗、盒子、矿工帽等实用器具居多,也有一些观赏性的工艺品,其形制并无定式,多依艺人的制作经验和实用需要而定。广宗柳编技艺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在家族内部和师徒之间世代传承,一直未形成完整的文字材料。融自然美和工艺美于一体的广宗柳编制品精致实用,是当地民众十分喜爱的日常生活用品。


威斯尼斯人游戏平台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