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 柳编花篮

威斯尼斯人官网技艺 柳编大师杨进邦10分钟将一根柳条编成葫芦

  临沂9月30日讯(记者 徐传文 王宗阳 邓梦娇 林鹏)30日,第五届中国(临沭)柳编旅游文化产业博览会在曹庄镇开幕。

  活动现场,临沭县传统柳编制作技艺传承人杨进邦拿着一根小小的柳条上下翻飞,短短十分钟一个小葫芦就做好了。

  杨进邦认为,葫芦的谐音是福禄,正因为它是上千年前就有的编织技法,所以它是传承技艺的代表性作品。

  临沭县柳编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临沭人民,用灵巧的双手,传承柳编工艺,弘扬柳编文化,创造着美好生活。

  “世界柳编,中国柳编看山东,山东柳编看临沭”。杨进邦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生活在“柳编之乡”临沭,拿了40多年柳条的柳编人。

  在活动现场,临沭县传统柳编制作技艺传承人杨进邦编制的栩栩如生的柳编制品,吸引了不少群众驻足欣赏。杨进邦随手拿起柳条,一边编葫芦,一边与记者聊了起来。

  “小葫芦是几千年前遗留下来的编织技法,农村老百姓都会编。”杨进邦说,葫芦的谐音是福禄,正因为它是上千年前就有的编织技法,所以“小葫芦”是传承技艺的代表性作品。

  短短十分钟,一个小葫芦就做好了,“小的葫芦需要的时间少一些,大一些的则需要接近半天的时间,有些复杂则更加耗费时间、经历。

  不过销售起来相对比较容易,老人、大人、小孩都会买,比如挂在车上、钥匙链上。”在杨进邦看来,只传承,不考虑效益是不现实的,技艺的传承离不开经济效益,有了经济效益才能够永远的传承下去。如今,他编制的葫芦,已经在外小有名气。

  1976年,杨进邦进入临沭县工艺美术公司从事草柳编织工艺品出口设计创新,至今已四十多年,期间,杨进邦设计创作了数以万计的草柳编织工艺品。

  “柳编是祖传下来的一门技艺,1976年我参加工作,当时也没多想,就想着把这个工作做好,多设计,多去创作。”杨进邦说。

  对于一年一度的柳博会,杨进邦认为,这是传承柳编技艺、展示柳编产品、弘扬柳编文化、推广临沭柳编的好机会,自己义不容辞。

  “这次邀请了上海、浙江等全国近五十位柳编高手同台竞技,这些能工巧匠参与到了柳编技能大赛、柳编(旅游)商品创意编织大赛中。

  ”杨进邦说,柳编技艺是千百年来留下来的手艺,不能断!自己作为柳编传承人,会不遗余力的帮助柳编手艺更好的传承下去。就像柳条离不开水,自己也离不开柳编,希望临沭柳编能越来越好。


威斯尼斯人官网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