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 柳编花篮

威斯尼斯人官网常郭镇八旬老人一颗匠心柳编三十载

  簸箕、笆斗、箩筐……这些过去黄骅农村常见的劳动工具都由柳条纯手工编制而成的,其造型多样,轻巧方便,结实耐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柳编匠人越来越少,手编柳制品也渐渐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而在我市常郭镇,85岁的刘林阁老人和柳编打了一辈子交道,30年间,一根根不起眼的柳条,在他的手里变身为一件件各种精美实用的柳编制品。

  刘林阁老人的家在常郭镇后六十六村。这是一户农村常见的宅院,三间土房虽然简陋,却格外干净。院子里堆放着各式各样的柳条。刘林阁平时就在屋里做柳编。没有专门的工作台,一个坐垫,他席地而坐就开始了每天的柳编工作。刘林阁从30多年前起跟着哥哥开始学习柳编手艺,一干就是半辈子。孩子们认为他年纪大了,劝他别再做柳编了,但他觉得闲着也是闲着,就一直干着。刘林阁说,柳编看着简单,但每一个柳编制品都需要经过去皮、泡水、编织、晒干等多道工序,只有每一道工序精益求精,才能保证做出来的柳编制品结实耐用。“柳条只有在秋季才能收割,泡水一定要超过8个小时。”……说起柳编,刘林阁如数家珍。

  做柳编用到的物件除了长短粗细不同的柳条,就是剪刀、线团、锥子、铁镰,以及几个大小不同的模具。长期和这些打交道,刘林阁的手变得宽大而厚实,骨节尤其的大,上面布满了老茧。做柳编时,手指部分承受的力量极重,骨节的异常突出是岁月沉淀的佐证。刘林阁说,做柳编不只是手艺活儿,柳条很有韧性,编制时要用力,柳编要做得结实,走线时也要用力。长年累月,手就变形了。尽管如此,刘林阁做起柳编行云流水,一根根柳条在十指翻飞间变成簸箕、笆斗、箩筐等。他笑呵呵地说:“以前每天可以编制两三个箩筐,如今年纪大了,每天只能制作一个。”

  刘林阁见证了柳编的兴与衰。他说,早年间村里很多人都做柳编,大家挖个地窖在一起柳编。自己年轻时曾在生产队当会计,白天工作,空余时间就做柳编,柳编赚取的收入也可以补贴家用。现在人们生活好了,愿意做柳编的人越来越少,都觉得柳编不挣钱,出去打工比窝在家里做柳编强得多。如今,在常郭镇会柳编这门手艺的,算上刘林阁也只有五六个人了。刘林阁介绍,他做柳编用到的柳条,并非柳树的枝条,而是一种专门种植的植物。这种植物很容易成活,把苗插到地里,浇些水就能成活,而且每次收割过后,还能重新长出来。

  柳编簸箕、笆斗、箩筐这些曾经家家户户必备的物件,尽管已不再常见,但依然有人需要。以前柳编做好了,刘林阁会拿到市场去卖,现在是别人来他的家里收购,编好的簸箕可以卖到20块钱。刘林阁说,自己的后辈里还会有柳编这门手艺的,但是都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了。“不光是柳编,很多过去的手艺现在都面临失传,只要身体状况允许,我还是会把柳编继续坚持下去。”话语间,刘林阁流露着坚定。


威斯尼斯人官网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